〈你們要呼求我,禱告我,我就應允你們〉
教會建築物的長遠發展,從早期堂委會的討論,到一起禱告尋求神的引導,至走訪不同教會以了解別人的經驗,到聘請顧問給予協助,至今已多年了。可說是一步一腳印。
今天,這過程快到臨門一腳了。
上月的「教會長遠發展分享文章」中,我們向大家提及︰在去年的11月,小組透過顧問,已向規劃署正式遞交了放寬高度的申請。其後經公眾咨詢,政府部門的回應,教會又於4月初遞交了補充資料。於是,政府安排了第二次的公眾咨詢,並於5月7日結束。
接下來,就是城市規劃委員會的正式會議,並對教會的申請作審議。目前,我們仍未知道正式會議日期,但估計會在六月底。
正式會議的日期越臨近,也是我們越發要迫切禱告的時候。幾年的申請經驗,讓我體會到,成功與否,不在於我們有多少經驗、知識及技巧。使徒保羅說︰「我若必須自誇,就誇那關乎我軟弱的事便了。」(哥林多後書11:30) 因為在我們軟弱之時,「神的能力覆庇我。」(哥林多後書12:9)
為此,我們邀請弟兄姊妹,在六月底正式會議前,為教會的申請懇切禱告,請求大能的主,為教會成就大事。
放寬高度限制,不僅是法律的問題,也是信心的問題。
這幾年間,先後因社會事件,新冠肺炎疫情,中美對抗的影響,使香港的經濟陷入低迷,失業人數上升,市民心中充滿憂慮。
信徒身處這些逆境,自然也有所感受。
於是乎,有信徒提出疑問,在這經濟低迷之際,是否仍要為建築物投下重資呢?我們是否也要因應時勢,重思建築物的長遠發展?
社會、經濟、政治上的迷霧,的確令人看不見遠方,也讓人變為觀望,小心慢走,免得在迷濛中撞到冰山。
以色列百姓出埃及的歷史,正好給我們提醒。
百姓出生成長都在埃及,從沒走過曠野之路,而迦南地對他們而言,是一處既遙遠又陌生的他鄉。為何不留在埃及?雖然要作奴隸,但也勝於死在曠野?
曠野之路,每一步都是神的帶領。曠野的需要,全都是神的供給。
離開埃及,百姓必然要面對迷霧,只是迷霧的上方,上主的雲柱火柱一路引導。百姓要作的事,就是定晴在上主的雲柱火柱,一路跟蹤著雲柱火柱走,最後,百姓就可以走出迷霧,走出曠野。
今天,縱使社會、經濟、國際的環境都有轉變,但我們不必放棄,不必埋怨,不必質疑,我們應以神的心意為念,專一尋求上主的引領。
「耶和華說: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,不是降災禍的意念,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。你們要呼求我,禱告我,我就應允你們。你們尋求我,若專心尋求我,就必尋見。」(耶利米書29:11-13)
李晶傳道 April 27 2025
主日崇拜 - 10:00 - 11:30 am
祈禱會 - 逢星期三晚上八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