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會長遠發展分享文章 方桂生
以便以謝–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
七月初,城規會批准了教會的申請。這是教會眾信徒多年來的期盼,也是幾年間不斷祈禱的結果。
只是…,信徒們沒有因此喜悅,只有迷茫。
WHY ? …WHY?
因為這幾年的社會事件,令人低沉。
有人擔心︰將來建好了教會,不會給政權沒收了嗎?
有人疑問︰未來幾年間,可能不少信徒會移民,到時…誰來奉獻?誰來承擔?
回想幾年前,…當教會決定向城規會申請放寬高度限制時,信徒們很興奮。
大家積極地參與禱告會,有團契主動舉辦賣物會以鼓勵奉獻…
*****************
無疑,教會活在世界中,必然受社會、政治、文化的影響。
然而,我們若只效法世人,忘卻神在教會中,忘卻神是我們的盼望…;那麼,我們相比未信的人,就更可悲了。
在迷茫中,未信者用不同的方式趨吉避凶,逃避危險。
但神的兒女,面對危險,不是應望向神嗎?
有一位信徒,因工作忙碌,承受壓力,心境低沉,不想返教會。我跟他說︰在忙亂乏力時,不是更要親近神,從神得力嗎?
另一位信徒,同樣面對壓力,他分享︰「近來工作忙碌,很有壓力,因此很渴望獨處安靜靈修,希望透過神的話,可得著安慰及鼓勵……。」
面對相同的問題,屬神的人應仰望神,而不是只望向壓力、問題。
*****************
其實,歷史是由神主宰的。不是由某政權主宰。
人世間的國度,不論多強大,都會過去;只有神的國是永存的。
因此,若某政權要收去教會建築物,那是神容許的事。沒有神的容許,沒有政權有能力收回神的殿。
九十年代中,我有機會到國內農村探訪教會。當時,國內的信徒在改革開放後,最大的心願是建教堂。因此,當時教堂如雨後春筍,在農村中不斷出現。
參觀農村的教堂時,有很多感受。
農村信徒金錢不多,因此建造的教堂簡單,並不華麗;他們的知識有限,沒有考慮音響設計,所以回音很大,甚至聽不到講道。
建造教堂的過程也不簡單。農村信徒沒有勢力,也沒有當地政府的幫助。相反,阻力重重,但沒有讓信徒停下來,因為這是「神的家」啊!
神祝福他們,今天國內信徒仍面對如昔日的困難,但他們從不放棄。
*****************
我們活在幸福中,因此,社會有一點改變就讓我們怕失去一切。
為何忘了神是不改變的主?
為何忘了神是我們的幫助?
為何忘了神才是我們的磐石?
撒上7章記載︰以色列人在米斯巴聚集敬拜神,非利士趁機出兵攻打他們。
眾百姓懼怕,因為非利士人比他們強大。
撒母耳鼓勵他們,為他們呼求神。結果,以色列人大獲全勝。
撒母耳將一塊石頭立在米斯巴和善的中間,給石頭起名叫以便以謝,說:「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。」(撒上7:12)
撒母耳立石為記,提醒百姓,神到如今都幫助我們。
城規會批准教會的申請,表明神到如今仍幫助我們。
這是一個記號–是「以便以謝」的記號。
面對這記號,讓我們以信心回應神︰不論社會的境如何、不論人事如何變遷,「以便以謝」的神,到如今仍幫助我們;「以便以謝」的神,仍是我們的盼望。
「當轉眼仰望耶穌,定睛在祂奇妙慈容,在救主榮耀恩典大光中,世俗事必要顯為虛空。」(詩歌︰《當轉眼仰望耶穌》副歌。生命聖詩,293)
李晶傳道 April 27 2025
主日崇拜 - 10:00 - 11:30 am
祈禱會 - 逢星期三晚上八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