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0703牧者的話

牧者的話-上主的作品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梁明輝

 

在四月尾,香港著名的男團成員姜濤發表了他的第十首單曲—《作品的說話》,一首以四個廣為人認識的四件反戰作品—— 一張相片、一首歌、一本書、一幅塗鴉,來表達反戰的信息,這些作品看似可能很簡單,但卻有著巨大的影響力。

 

看完這首新發佈的音樂影片,令我不得不找回一齣在2007年出版的紀錄片—《Invisibles》,這紀錄片是記錄世界上五個被人視而不見的弱勢群體所發生的故事,其中一個故事發生在烏干達的北部。

 

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,非洲烏干達仍然發生內戰,烏干達北部有一支活躍的游擊叛軍叫Lord's Resistance Army(LRA),他們會抓捕一些兒童成為他們的童兵,他們會用各種殘忍及恐嚇的手段來「訓練」這些兒童,拿起槍械,成為殺人的武器。這紀錄片正講述一班烏干達北部居住的兒童,如何逃離居住的地方,到了當地一些基督徒設立的庇護所,讓這班兒童在晚上能夠有一個安心居住的地方,渡過他們原本恐懼又漫長的黑夜。

 

在十年後的2016年,烏干達已經和平了,那年的四月,我就在烏干達的北部一個叫Lira的市鎮中渡過,那一個市鎮正正就發生內戰的地區中。有一天,我乘坐電單車前往一間細小的孤兒院,在途中,我看見一班人正聚集,我就問電單車司機,他們為何在那裏聚集,這位當地的電單車司機很輕描淡寫的說,剛剛在那地方反政府軍放置的炸彈並發生了爆炸,令我驚訝的是雖然烏干達已經和平了一段日子,但叛軍仍然活躍, 不過令我更驚訝的是那司機的輕描淡寫反應,雖然我看不到他的面容,但從他的語氣及再加上街上的居民平靜的反應,彷彿他們在說:「你們真的見識少,比起以往的戰爭,這些炸彈根本算不上甚麼。」

 

之後,我去到孤兒院,看到一位小朋友拿著鋤頭在玩耍,香港人一定覺得很危險,但我在想,若不是烏干達已經和平,若不是當時有人提供庇護所,若不是有這間孤兒院,他們拿的就不是一個鋤頭,而是一把真槍。這刻我想起,提供庇護及讓孤兒有居住地方的人,他們是上主的作品,也用行動來說話。

一件出色的作品,其中可能包含著很多信息與說話,也許能有很大的影響力,但我們不要忘記,我們何嘗不是上主的「作品」?在以弗所書中,保羅寫到:「我們是上帝的傑作,是在基督耶穌裡創造的,為要叫我們做祂預先安排給我們的美善之事。」(以弗所書 2:10,聖經聖代譯本),這裡說我們是上主的「傑作」,「傑作」也可以譯作「創造物」,我們是上主所創造的,當然若配合這篇文章的主題,我們也可以被稱為「上主的作品」。我們每一個人,都很特別,都是祂的作品。當我們是上主的作品,我們所做的,所行的,所說的話 ,就是作品的說話,就像當年一班基督徒在烏干達北部所設立的庇護所,斷絕了LRA的兵源,也間接停止了戰事,他們所做的,也是作品的說話,反對戰爭之餘,也促進了烏干達未來的和平。

 

其實我們也是上主的作品,讓我們也在這世代成為會說話有信息的作品,為上主說話,為這世代帶來小小的影響,在混亂中讓人看到上主的秩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