牧者的話-回想故人 甘健濠
多年前認識一位叔叔,他對我們的家庭很好。可惜在我神學畢業不久,他就因肺癌離世了。最近與家人提起他的往事,慨嘆自己沒有早點學會婚姻家庭治療,和現在與太太在巴拿巴團教授的親密之旅課程。那位叔叔因為不懂如何面對太太的冷嘲熱諷,常常躲在公司與朋友喝酒打麻雀,很不幸地,這些朋友常常吸煙,以致他後來患了肺癌,英年早逝。
他太太常常對著他抱怨,批評他沒出色,賺錢沒有別人多。他很自然為自己辯護,對太太的藐視作出反擊。雙方對對方的每一句說話都視為攻擊自己的說話,久而久之,這位叔叔不想再面對這些場景,天天逃避太太。有一次,他吃完晚飯,喝到半醉,坐在馬路邊,呻吟著不願回家,我們這才知道他內心的痛苦。
最近與太太一起在團契中教導親密之旅,其中一課談及到溝通的重要,若不好好處理可以造成很大的破壞力;溝通不單是與人溝通,也關乎到我們個人情緒的自我調節;黃維仁博士藉此提出了「四大殺手」、「五大要訣」的重要。
〝四大殺手〞,即有關涉及四種行為對關係最具破壞性:
殺手一:抨擊-批評-攻擊 (抱怨-批評 攻擊-輕蔑)
殺手二:戰火升高/防衛
殺手三:負性詮釋
殺手四:築牆/退縮
若我們沒有好好溝通及表達自己的感受及需要時,當語氣帶有抨擊-批評-攻擊的反應;便可能會把問題升高,彼此防衛;黃博士提到這也關乎我們對事件的詮釋及理解,以致帶來的反應,是築牆或退縮(即逃避);這也是我們日常與人相處,甚至夫妻相處時所經常發生的問題。
面對這些關係的殺手,我們不是絕望的,因為我們需要認識到自我情緒調節的要訣,當好好掌握,我們可以把關係的殺手趕走!
情緒自我調節有「五大要訣」:
1.從潛意識做主掌控的〝衝動反應〞,進入由意識做主掌控的〝理性回應〞狀態(即不要只被情緒掌管,而是嘗試冷靜及理性去回應)
2.瞭解、標明被激發的情緒,發展情商(即要認識及標明自己的情緒)
3.省察被引發的情緒背後的思維
4.探索心理需求,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
5.思考如何藉著自己的一點改變,幫助他人成功的滿足自己的需求,重建關係
在這短短的文章只能簡單介紹一些重點,如有興趣了解多一點,可以聯絡我交流一下。
李晶傳道 April 27 2025
主日崇拜 - 10:00 - 11:30 am
祈禱會 - 逢星期三晚上八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