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0804牧者的話

聖經告訴我們,「與喜樂的人要同樂,與哀哭的人要同哭。」

Rejoice with them that rejoice; weep with them that weep.(羅馬書12:15)

 

        這實在不太容易哦!面對喜樂的人,表面上,我們或許能夠為他拍拍手,跟他說「真為你高興!」「你很棒哦!」。但心底裡,有時總會酸溜溜的。「為何是他,不是我」「他真的很厲害,但我呢⋯⋯」身處充滿競爭的環境,培養出常與人比較的心態,令我們不能真實地走進別人喜樂的世界,與他們分享其中滋味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喜樂難,哀哭亦難。

        面對哀哭的人,社會教導我們哀傷、憂愁、哭泣,屬於負面情緒,必須摒棄,或是盡快轉換成正面情緒,令我們不需停留於負面狀態。於是,我們學會勸哀哭者離開哀哭,跟他們說「不要哭。」「明天會更好」「努力點走下去」「你可以勇敢多一點」。同時,也使我們成為憂傷心靈的指導者,負責為他們在死蔭幽谷中,提供指引及出路,肩負起帶領他們的責任。這種身份及責任,拉遠了我們與哀哭者同哭的距離,亦使我們不能真實地走進別人哀哭的世界。因為我們自己逃離哀哭,也要使別人也一同逃離哀哭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然而,聖經告訴我們「與喜樂的人要同樂,與哀哭的人要同哭。」究竟,如何才能同樂同哭?同,意味著同行、陪伴。愛倫·沃福特(Alan D. Wolfelr)如此闡述陪伴的內涵:「『陪伴』是保持靜止,而非急著向前行;是發現沉默的奧妙,而非用言語填滿每一個痛苦的片刻;是用心傾聽,而非用腦分析;是見證他人的掙扎歷程,而非指導他們脫離掙扎;是出席他人的痛苦,而非加強秩序與邏輯;是與另一個人一起進入心靈深處探險,而非肩負走出幽谷的責任。」

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當我們要同樂同哭,成為一位同行者。原來,我們是要走進他們的世界,而非單單站在自己世界的原地,遠距離地遙望對方,將繩索水泡拋擲到他們的世界,試圖將他們拯救出來。走進他們的世界,是走進一個陌生的領域,我們需要放下自己習以慣常的思考模式,發揮更多的想像力,想像別人的痛苦、掙扎、憂傷、絕望、困境。在他們的世界中,與他們共鳴同行。

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

但願我們在黑暗紛亂的時代中,在充滿絕望憂傷困苦的環境下,我們能夠成為一位與人同樂同哭的同行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