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會長遠發展分享文章-陳曉揚

從老建築找到新建築

 

在此之前,有幸收到了教會重建小組的邀請,參加了專家小組(編按:此小組全名為「建築物外觀專家小組」),開始了對教會建築外觀的討論。專家小組裡有不同背景和專業的人,各自都就外觀這個主題表達了看法和想像。

 

專家小組討論的目的,是為了找出教會外觀的設計方向,讓教會可以跟相關部門展示放寬高度限制後的「教會」是甚麼模樣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有了很多初步但重要的討論。作為建築師,特別欣賞小組在這個階段已經開始著眼建築外觀,一般人對建築設計很難有深入的認識,容易誤會建築的外觀就像是人的衣服般,是外掛在身上的一塊表皮。事實上,好的建築裡,外型和內部的功能、空間、結構都是緊扣的甚至是一體的。好建築往往都擁有一個強大的設計元素,想像或者隱喻。例如:有建築師嚮往在大自然裡,獨自坐在樹底下,這個坐在樹下的體驗,很有可能在建築創作中被呈現為「如大樹般伸展的柱子」,既成為了建築的結構,又營造出樹下的氣氛。而我們要找出教會建築的方向,很有可能就是要找到在教會獨特的體驗。

 

教會作為一個集體,在思考教會的建築時,最理所當然的方法,當然是多讓會眾一起參與,讓所有對這個垂垂老矣的建築有記憶和感情的人,都一同思考和討論,釋放出對新教會的渴望和想像。有很多零碎片段的記憶,其實也可以成為找出屬於我們教會建築的指引。雖然我們對教會的記憶林林總總的,有些是人和事,有些是特別的時刻,有些是信仰的經驗,不容易區分甚麼是跟建築物有關的。但是在這個討論的初始階段,甚麼想法都是有價值的,無論多零碎的片段,都可能是找出教會建築的一塊碎片。例如是,走廊掛著的電線和電箱、幾個教室合拼成禮堂、用釘子修補過很多遍的木椅、被舊樓圍繞的球場、飛機升降的聲音。把這些瑣瑣碎碎的組合起來,可能就是在教會裡獨有的體驗。將這些對老建築的記憶和思念翻譯成一種設計的元素,化進新建築裡,會讓我們對它熟悉和親密的感覺,在新建築裡重新出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