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1205牧者的話

牧者的話-再思平安祭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梁明輝

 

現今的基督徒,我們的敬拜不會有獻祭,所以我們對舊約的獻祭了解並不多。獻祭是人類與上主建立關係的行動,但其實有一些獻祭又是人與人建立關係的機遇,是一同感恩的時刻。

 

在眾多的人獻祭中,與人分享的獻祭就是平安祭,獻平安祭不是律法的要求,而是人的自願(感恩)或者半自願(還願)。而有關平安祭的經文,可以參考利未記 3:1-5 以及 利未記 7:11-18。

 

這兩段經大約說明了幾個獻平安祭的要點:

 

  1. 平安祭的「平安」(SHALOM)字根意思:一個原好的關係,為生活安好而獻的祭;
  2. 平安祭是特別的獻祭,它與其他獻祭(燔祭和贖罪祭)的分別是,除了所有祭物的血及脂肪是屬於上主之外,其他所獻過平安祭的祭肉,獻祭的人是可以吃用;
  3. 祭物可以是公牛或母牛、公或母山羊、公或母綿羊;若獻祭是為感謝的,就要連同無酵餅一同獻上;
  4. 獻祭可以有肉食,為感謝:當天吃(7:15),為還願、自願的,可吃兩天(7:16)。

 

獻平安祭可以有三個分類:

 

  1. 第一是因為神為他所做的,他向神發出感恩,這就是感謝的平安祭,獻的時候要連同無酵餅,而獻上的肉,除了脂肪及血,都可以帶回家吃,但要在當天吃完。
  2. 第二種是有人在神面許願,現在來還願(例如立願要做一些事情,並已成就了),就可以獻上,而肉都可以帶回家,並吃兩天;
  3. 第三種是完全是自願,有聖經學者指出,因為當時有規定有容許私下吃肉,所以他們如果要吃肉,唯一的方法,就是獻平安祭,所以第三種是自願,也可能只是因為想吃肉,就獻上羊或牛來吃。

 

從以上的觀察,我們可以想到獻平安祭有兩個功用,第一是讓人可以去感恩,因為每一個人都經歷神的恩,如平安的名稱「平安SHALOM」,可以人與人生活的和諧,也可以是人與神的和諧,當然也有平安大吉之意,所以平安無事也可以獻上感謝,平安祭也是這個意思。

 

平安祭第二個功用,就是分享,在古時,吃肉是一件特別的事,是為神的工作而感恩,也是為神賜與歡喜而吃。不過,那些祭肉在獻祭後,不可留待一個星期或者曬乾留待有需要時才吃,因《利未記》中指出,這些肉要在當天或第二天內吃完,為感謝就一天吃完,為還願或者無原因就長少少,但都只有兩日時間,不能放在雪櫃的冰格,又不能製成牛肉乾,之後慢慢食;我們試想想,一家人如何在一兩天內吃完整隻羊或者整隻牛?唯一的方法就是與鄰舍或其他人分享,與他們分享你的感恩。換句話說,獻平安獻的意義在感謝神外,也是與鄰舍一起分享神的恩典:一起吃肉,這就是建立群體關係的生活,也是愛的表達。

 

我以前住東頭邨23座,一幢十分巨大的大廈,一幢大廈就是一個社區,舊式大廈門口從來沒鎖,大廈內四通八達,因為近九龍城寨,會有吸毒的人「道友」,會在樓梯角「開檔」食白粉,有時會有針筒,有時會有錫紙。雖然環境很複雜,但我家或者我們鄰居從未試過有人入屋打劫。因為那時鄰居關係好,入得來的都是熟人,記得以前讀小學時,我與弟弟都喜歡坐在家中鐵閘前,當有人經過就會叫人,有時還會聽對面的潮州叔叔用潮州粗口罵人,那時會覺得很好笑。

 

因為鄰舍關係好,記得有一次,住在隔鄰的林先生,中了六合彩三奬,他就請了我們一家七口及住在同一層的幾家人,一同到九龍城一間以鹽焗雞馳名的酒樓吃飯,那時很少出街食飯的我,才知鹽焗雞是何方神聖,實在一試難忘。

 

(請轉後頁)

我不是鼓吹大家去賭錢,贏了錢才請人食飯。不過現在回想,林先生雖然是中了奬,他其實大可不必告訴其他人,但他就請我們一條巷的幾家人吃飯,數目也不少,而他的分享正正代表我們跟他們是一家人,不分彼此,看對方為重要,彼此分享自己所擁有,從中增添大家的感情,這份情誼到了現在還記得很清楚。

 

今天社會可能變了,有時我們學習的不再是分享,而是計算,怕蝕底,講回報,講果效,就算幫人也會害怕給別人控告,甚至網上的好人好事,都可以是造假。

 

其實,平安祭的重點就在分享,在現今仍在疫情中的香港,可能我們少了許多「飯聚」的機會,甚至連元旦聚餐也沒有了,而又在充滿離別的時刻,也許我吃得最多反而是「散水餅」,但願我們在這年頭,我們也學懂「感恩」與「分享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