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0603牧者的話

牧者的話-《利未記》:神聖生活的手冊        梁明輝

也許《利未記》在我們的印象中,是一卷沉悶又關於獻祭或利未人的書卷,甚至有說它是一本祭司的手冊;但若我們去詳細了解,《利未記》是一本以色列人甚至是現代信徒《神聖生活的手冊》。

今天筆者嘗試利用一個簡單的獻祭命令,看出上主如何透過《利未記》來幫助信徒成為聖潔的天國子民。

要成為聖潔的國民,首先要與上主有良好的關係,其中獻祭是維繫其中一個方法(或者說禮儀)是獻祭,所以在《利未記》我們發現詳細說明不同的獻祭。

我們以為獻祭是一項與我們現今信徒無關的事,甚至相信舊約中的獻祭更加是複雜又離地的儀式,因為這每每是神與獻祭者個人的事,外人無從參與。但在眾多的獻祭中,有一項獻祭叫平安祭,獻平安祭可以是還願,但也可以是出於自願的,獻祭者可以獻牛或羊,不過平安祭有一點與其他獻祭的分別是所獻的祭肉是歸給獻祭的人(在其他的獻祭中,祭物是要給祭司),他們可以吃祭肉。我們要留意,在當時有條例,以色列人不能私下宰牛羊來吃,換句話說,他們要吃肉,就要獻平安祭。

在當時,吃肉是一件特別的事,是為神的工作而感恩,也是為神賜與歡喜而吃。不過,那些祭肉在獻祭後,不可留待一個星期或者曬乾留待有需要時才吃,《利未記》中指出,這些肉要在當天或第二天內吃完,不可留下;我們試想想,一家人如何在一兩天內吃完整隻羊或者整隻牛?唯一的方法就是與鄰舍或其他人分享,與他們分享你的感恩。換句話說,獻平安獻的意義在感謝神外,也是與鄰舍一起分享神的恩典:一起吃肉,這就是建立群體關係的生活,也是愛的表達。

所以獻祭不是一項宗教儀式,更是鄰舍間彼此建立關係的機會。

最近有一些水泉澳邨的街坊來到參與博康堂的主日崇拜,有些是看到放置在基督書院天台的橫額而來的,有一些是因為鄰居返了這裡一兩次,在閒談間被邀請來的,從此他們就成為一起來到博康堂的良伴。在敬拜中的經歷雖然是個人的,但也許我們能夠與別人分享在崇拜中體會與經歷,讓人得著福音的好處。

《利未記》著重神國子民如何在地上活出神聖的生活,獻祭生活只是其中一部分,但如何對待鄰舍、貧窮人及外族人,更是在神聖生活中佔有極重要的部份。

其實在《利未記》,還有許多的部分,是與現今信徒生活有著重要的關係,例如會提到「愛人如己」,不但如此,其中十九章更是幫助以色列人如何在活出神聖的生活,對現今的社會及信徒,同樣帶來極大的提醒,其中以下兩段對現在香港的社會,作出無聲的控訴,也表露上主對信徒在世上的要求。

「在你們的地收割莊稼,不可割盡田角,也不可拾取所遺落的。不可摘盡葡萄園的果子,也不可拾取葡萄園所掉的果子;要留給窮人和寄居的。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。」(利19:9-10)

「你們施行審判,不可行不義;在尺、秤、升、斗上也是如此。要用公道天平、公道法碼、公道升斗、公道秤。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,曾把你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。你們要謹守遵行我一切的律例典章。我是耶和華。」(利19:35-37)

盼望我們可以放下對《利未記》的偏見,在其中看到上主如何幫助我們在地上過神聖的生活,活出主的國。